我的账户
讷河百事通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讷河百事通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讷河百事通公众号

讷河百事通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京剧《母亲》:“摇摇篮的手,摇动了世界”

2022-10-22 发布于 讷河百事通
北京演出公司 http://www.010yanchu.cn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来源:古奇文旅演艺)

摇摇篮的手

摇动了世界

摇醒了东方睡狮

摇来了中华崛起

连日来,武汉京剧院创排的京剧《母亲》在天一戏院连续进行了17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公益演出,以近距离、“沉浸式”的演出为多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京剧《母亲》是武汉京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一部大戏。剧中主角葛健豪在百年前迈着一双小脚从深山走向海外寻求光明,培养了我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毛泽东曾为她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

自2021年3月首演以来,《母亲》先后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并被选为开幕式展演剧目;入选第四届湖北艺术节闭幕式展演剧目并荣获“楚天文华大奖”。

此次系列公益演出也是武汉京剧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主创通过剧场改造,带来了近距离、沉浸式的表演。天一戏院里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被重新规划,形成了工字型的五个全新表演区域。

观众围坐在工字型的凹处,前后左右都被表演区域围绕。最近的时候,演员和观众的距离不足一米。歌队在观众身后唱响,学子们在巴黎街头争取权利,演员从观众身边的通道冲上舞台,红旗就在观众的头顶上飘扬。当母亲与儿子诀别,抱着给儿子做的鞋蹒跚前行,观众能看见演员眼中闪闪的泪花,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母亲”葛健豪的扮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刘子微,在剧中全程以京剧舞台上少见的跷功呈现“小脚老太”的形象。她说:“舞台这么近,我甚至能听到观众的呼吸和抽泣的声音,这种反馈对演员也是一种刺激,使得演员更加情感迸发。”

蔡和森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蓝天,精心为母亲和蔡和森参与游行的戏份设计了精彩的身手,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次演到这里都是掌声雷动。“近距离的观演冲击力更强,哪怕是小剧场,也要有绝活儿。”

红色的题材,生动的演绎形式,让《母亲》成为武汉市多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活动的生动课堂。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团员和结对社区代表观看演出,举行专题党日活动,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

演出中,不少观众流着眼泪看完全剧,深受感动。光谷实验中学的初二女生蒋潇栩,在看完第二场后又带着好友陈雪铭、俞梦凡来“三刷“:“这部剧不只好看,更有着革命和时代的内涵。”

主演刘子微说,小剧场不仅让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文艺创作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更要深入到人民中去,才有生命力。”

看到演出后观众围着演员激动地分享感受,《母亲》的编剧赵瑞泰深有感触:“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回答的问题,文艺工作者写戏是为了谁服务?是为了观众。戏剧只有走进观众、融入观众,才有希望。”

此轮公益演出之后,京剧《母亲》将持续与观众见面,同时进一步打磨提升,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京剧《母亲》坚持守正创新,既注重彰显京剧艺术本体的审美优势,又注重借鉴化用话剧、歌剧乃至影视艺术的成功经验,使传统京剧博采众长,增加时尚元素,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从而给京剧舞台帶来一股新风,使《母亲》成为一部确有浓郁创新意味的新京剧。

——仲呈祥(著名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京剧《母亲》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和运用了话剧、歌剧、舞蹈以及现代传媒等诸多元素,并辅以音乐、舞台、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加以立体式、多层次包装与呈现,让整部剧作既体现出京剧本体及作为戏曲传统的程式,又呈现出京剧现代戏的样式与面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接和剧作的大幅度出新。

——汪守德(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局局长,当代著名评论家、作家)

京剧《母亲》选择具有强烈戏剧意味的跳跃式片断,以及创意性的舞台呈现,凸显了对题材开掘、京剧时尚表达的新思考。古老京剧与革命历史的当代审美观照,对红色题材、京剧舞台如何更有活力地把革命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提供了有益艺术镜鉴。

——刘玉琴(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

京剧《母亲》在题材原型、艺术形象和舞台表达上,用独特的“这一个”,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对于“新妇道”的张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子微用传统“跷功”和京剧唱念做表等功法技艺,饱满酣畅地完成了葛健豪三十多年的生命跨越,让“葛健豪”迥异于中国戏曲所塑造的母亲形象。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 讷河百事通
    1970-01-01
讷河百事通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讷河百事通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讷河百事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讷河百事通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