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为自己成为郑州的一分子而骄傲,可是,在经历了一个个事件后,这种自豪感、优越性、自信力荡然无存。 去年,一场史无前例的“7.20”大水,让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闻名全国,成为众矢之的。究其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对重大自然灾害表现的麻木不仁和束手无策。最终,郑州以几十名领导干部被“拿下”的沉重代价划上了一个句号。 2022,却让郑州群众提早进入了寒冬。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郑州,更是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煎烤和舆情审判中。 先是拔毛挤蛋:二七区齐礼阎大妈用低俗的土话在居民微信群公开辱骂租户的聊天截屏,让拔毛挤蛋一度成为当时热词。接着村镇银行闹出的储户被赋红码事件,更是让郑州毁誉参半。让这个本来弱不禁风的城市推上风口浪尖,政府的公信力扫地。 舆情刚刚平息,10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郑州再度成为热点。因为不透明,不公开,一刀切的管控过度,层层加码,无底线的封城封小区,被国务院通报批评。 富士康员工徒步几百公里返家的新闻看哭了无数人。运气好点的还能爬上平板货车捎一段路,运气差点的就只能昼夜不停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郑州今年怪事最多。 闹出的笑话简直是一个接一个: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竟然出现了官员讲话稿抄袭乌鲁木齐的疫情防控经验,甚至具体到社区数字没有任何变动。这也不难理解,大家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几乎没有时间舞文弄墨。 接着又出现了中原区平安街社区女书记。本来完全可以靠自身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感动无数老百姓的,可是,由于她的“加戏”,把没能为18岁女儿过成人礼而遗憾当作感天动地的事迹来讲,结果激怒了为一日三餐犯愁的老百姓不买账,发言视频一经发酵,迅速冲上热搜,问题出来,淡化处理就拉倒呗,偏偏这位女书记耿直,子啊社区拿起小喇叭为自己鸣冤叫屈,说什么发言稿是经过审核,不是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云云,把一手好牌打了一个稀巴烂。 郑州真是进入了多事之秋,按下葫芦起了瓢,奇葩的事情似乎还没有结束。有关二砂方舱被国家紧急叫停。这一劳民伤财的事情,当初是基于什么考量?难道不该追责吗? 这一波疫情,目前还没有消退,但郑州市有关方面已经道歉了,但造成了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 但愿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通过郑州这一波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后遗症很大,让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受到了损害。如果防疫工作能实事求是,有敬畏之心,有爱民之意,不不欺上瞒下,实话实说,防疫效果可能会更好。 快手充值海外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讷河百事通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