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的对中国互联网未来一年的重要事件进行预测是一件有趣但并不容易的事。(去年预测结果: 2022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年度回顾 ) 2023年的中国互联网又将走向何方? 很显然,相比于跌宕起伏的2022,新的一年行业的不确定性明显减少,经济有望解冻,监管趋于平缓,中美审计风波基本平息,悲观预期明显修复。 老规矩:预测的每一条都是明确的,即2023年过完我们是可以验证其是否准确的。 同时再次强调:相比于预测的具体结果,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其实更应该关注这些预测背后的逻辑与趋势。 让我们开始吧—— 预测一:蚂蚁集团2023年将完成IPO 如果发生,蚂蚁集团IPO或许会成为2023年科技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它将进一步减小国内科技企业因监管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更确切的信心。 近期关于蚂蚁集团动态不断—— 1.1月7日蚂蚁集团宣布完成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调整之后,马云的表决权从之前的53.46%下降到6.2%左右,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同时公司也宣布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2.1月13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时透露,2020年11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的一些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3.1月10日,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赴有关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调研蚂蚁集团。 4.1月4日,监管层批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将资本金从80亿提高至185亿,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可以为其消费部门筹集105亿人民币。 这些都属于蚂蚁集团的积极信号,自两年前IPO叫停后,蚂蚁集团经历了漫长的整改以达到监管关于金融与数据安全的相关要求。 过去两年,蚂蚁集团根据监管要求,在支付、消费金融、基金、保险等产品线中落实了诸多合规层面的动作,特别是消费金融增资后的股东结构也更加均衡。 尽管我们无法确认完整以上动作后,蚂蚁集团重启IPO的最后障碍是否已经完全扫除。 但毫无疑问,这些动作和信号目前看都相对正面,也在朝着各方乐于看到的积极方向发展。 尽管监管对实控人变更上市条件有规定,我依然预测:蚂蚁集团会在2023年完成IPO。 我倒是希望马老师在退休之后写一本回忆录,其中关于蚂蚁从创立到IPO叫停再到重启的故事一定十分精彩。 附加预测——滴滴会在2023年重新上架。 预测二:国内上市互联网公司至少会推出一个类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2年表现出了惊人的潜能。 经过多年的蓄势与实践,AIGC已经从一个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据高盛的研究报告初步估计,到2025年,AIGC生成数据占比将达到10%。 2018年英伟达可以生成图片的StyleGAN模型、2019年DeepMind可以自动生成连续视频的DVD-GAN模型和2022年Open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是AIGC在应用层面的三个重要节点。 每一次硅谷的最新浪潮都不乏国内的跟进者,这一次显然也不会例外。 但国内AIGC在产品层面的进展极大可能是由大型互联网公司而非创业公司推出。 之所以得出以上判断,原因如下—— 第一,AIGC本身是一个高门槛业务,比如AI作画的Stable Diffusion的训练机房就运行了4000个英伟达A100的GPU集群,其运营成本超5000万美金。 而OpenAI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以微软的资金和计算资源支持为前提的。 其资金和技术要求直接让大部分创业公司望而却步。 第二,国内上市公司尽管也在降本增效,但大部分公司其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现金储备是十分充裕的,在资金和计算资源层面不会成为瓶颈。 更重要的是,国内互联网大厂在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层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而AIGC本身是有着明显商业化潜力的业务。 比如微软就已经计划将OpenAI的相关技术应用到搜索和Office办公软件等实际业务中去。 不得不承认,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尽管在基础研究层面离硅谷前沿依然差距不小,但在转化成果和具体应用层面,其战斗力和执行力是非常强的。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技术周期到达瓶颈的大背景下,基于寻找第二曲线的大厂一定会有玩家参与到AIGC这一波技术大潮中。 据此,我预测:2023年国内上市互联网公司至少会推出一个类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 附加预测——国内AIGC领域至少会发生一起超1亿美元的融资。 预测三:腾讯广告收入在2023年增长超过15%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很显然,受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腾讯广告在过去的一年明显承压。 但很可能腾讯广告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2023年有望回归均值。 从数据的角度,尽管Q3腾讯广告收入依然同比下降5%。 但从细分角度看,在Q3总215亿的总广告收入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仅下滑1%达189亿元,媒体广告收入下滑26%至26亿元。 也就是今年Q3占其大头的社交广告下降趋势已经明显修复。 看好腾讯广告收入改善主要基于以下四个逻辑—— 1.宏观经济修复。 相比2022低迷的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整体经济表现有望回归正轨。 多个经济体的统计数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广告支出和其GDP增速呈现出了高度的正相关,而线上广告目前在广告的总体营收中的渗透率刚刚超过50%,这意味着依然对线下广告的替代效应依然存在。 因此,作为在线广告领域的典型玩家,腾讯广告也会收益于宏观改善。 2.2022年的低基数; 2022的确是腾讯广告艰难的一年,根据财报数据,其广告收入Q1下降16%,Q2下降18%,Q3下降5%。 很显然,2022是一个基数上的低点,这有助于2023年的增速在数据上的表现。 3.游戏版号的放开会带来额外加成 很多人会认为腾讯本身是游戏巨头,腾讯广告就不会接受游戏广告主买量,这是一个刻板印象。 事实上,来自游戏投放的预算也是腾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28日,国内游戏版号下发84款,为年内最多,同时国际游戏版号也下发44款,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 可见之后的游戏版号已经常态化,同时有逐步放开的趋势,腾讯广告有望受益于版号放开。 同时,教育、房产等行业监管的可能放松也有可能广告层面带来新的供给利好。 4.视频号有望创造新供给。 马化腾在年底的讲话中称视频号为“全公司的希望”,很显然其对视频号的商业化同样给予厚望。 事实上,2022年视频号的商业化明显提速,除了常规的演唱会直播商业化,还启动了视频号信息流广告,年末又宣布收取技术服务费。 在腾讯Q3的电话会议中,披露了视频号的两个重要信息—— 1.管理层预计Q4视频号广告收入有望达到10亿; 2.视频号广告ECPM高于朋友圈广告; 1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腾讯Q3的广告收入是215亿,也就是在刚刚启动的一个季度,视频号广告收入就差不多能贡献接近5%的收入。 很显然,随着广告Adsload的逐渐放开,视频号的广告创收潜力不可小觑。 综上,我谨慎看好腾讯广告在2023年的表现,同时预测:2023年腾讯广告收入增速不低于15%。 附加预测——快手电商GMV在2023年增长超过25%。 预测四:百度的元宇宙产品希壤会在2023年关闭 我主观地认为:百度的希壤是一个自嗨型产品。 它既没有Roblox以UGC为核心的架构,也没有Mata Horizon Worlds以VR为核心的体验,甚至都没有啫喱纯粹灵动的社交设计。 希壤是一个低配版“第二人生”,而“第二人生”是遥远的16年前的产品。 其体验可以从AppStore2.3分的评分里略窥一二,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它的3D建模甚至和很多页游在同一个水平。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一面之词,从AppStore的评论和知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评论。
今天的希壤在C端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座鬼城,它几乎很难给普通用户带来愉悦体验。 对此,百度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元宇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有着很长的建设周期,为此还搞出了一个负数的版本号。 很显然,百度也对自己的产品体验并不太自信。 因此过去一年将重心放在了B端,和不少尝鲜的品牌做了诸多线上活动。 在我看来,这些品牌在希壤里真正的营销效果是存疑的。 原因在于构建在希壤里的B端产品能否真正起作用,最终是需要基于C端用户的真实体验作为前提的,否则其价值和效果就是空中楼阁。 今天的不少品牌的确愿意尝鲜,可以认为它们对元宇宙这个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因此前期并不太关注真正的ROI。 然而,如果一件事没有办法产生持续的价值,新概念带来的尝鲜效应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空中楼阁终会倒塌。 事实上,16年前的“第二人生”里,IBM、戴尔和锐步就建立了虚拟展示厅。 其建模的精致程度直观看和希壤并没有太大差别,但这一切并没有在商业领域留下任何有意义的痕迹。
16年前戴尔在“第二人生”里的展示厅 我认为有两类商业行为是值得尊敬的—— 第一类是对技术边界和前沿的未知探索,谷歌的谷歌眼镜、微软的HoloLens、Meta的Oculus就属于这类产品,尽管目前也并不成功,但这样的探索在推动产业进步显然是有价值的。 第二类是接地气地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红米手机、百度知道、兴盛优选、万能WiFi钥匙、搜狗输入法等,它一点也不高大上,但简单粗暴,直接解决问题。 然而,很遗憾,希壤并不属于以上两类种的任何一类,它更像是基于元宇宙这个火爆的概念的搭便车产品。 因此,我预测:希壤这个并不成熟的产品会在2023年关闭。 或许这才是它更好的归宿。 附加预测:Pico4在2023年累计销量超过50万台。 预测五:Tik Tok在美国遭遇重大地缘政治冲击 尽管Tik Tok并不在国内运营,但其母公司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因此Tik Tok属于广义的中国互联网的范畴。 在中美继续博弈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Tik Tok无疑是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其面临的地缘政治冲击的风险也被逐渐放大。 具体我们从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美国官方层面,尽管美国的两党之争非常激烈,但对抗中国是两党为数不多的统一战线,甚至为了迎合选民,两个阵容都在铆足了劲证明自己是对中国更狠的一方。 因此,作为中美博弈中存在感极强的Tik Tok,极有可能成为两党在政策层面开刀的对象。 第二,从美国民间层面,尽管Tik Tok在用户层面非常受欢迎,但真正在经济层面受益的仅仅是规模很小的KOL,并不知道中国在哪个半球的大多数Tik Tok普通吃瓜群众更容易被民粹主义煽动。 毕竟,没有人愿意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 不要高估大多数用户的黏性,即便没有了Tik Tok,他们立马就会转身去YouTube的Short、Instagram和其他补位产品,Tik Tok遭封禁的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从美国的商业竞争对手层面,谷歌、Mata、Netflix、Snap等等公司对Tik Tok可谓是恨之入骨,因为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也竞争不过Tik Tok。 美国的商业从来都是无比现实的,既然在产品层面竞争不过,那就在法律框架下使用其他合理合法手段。 各大硅谷巨头在华盛顿的豪华游说团队并不是吃素的,它们以极其专业的方式在寻找Tik Tok的任何可能的漏洞及弱点,以准备随时对其发起致命一击。 最近Tik Tok查看两位记者信息的事件就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同时,这背后还有有各方资本的力量在反复博弈,字节跳动的重要投资人不少本身就来自美国资本市场,他们对美国各方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2023年,一直在钢丝上游走的Tik Tok风平浪静的可能性并不大。 因此,我预测:2023年Tik Tok会在美国遭遇重大地缘政治冲击。 当然,经过当年特朗普禁令事件的字节跳动如今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与经验也早已今非昔比。 可以预料,即便遭遇重大冲击,今天的字节跳动团队在处理策略上一定会比当年更加成熟。 附加预测:阿里海外商业营收2023年增速超过20%。 预测六:2023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至少下降5% 我们先来看一看自2011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数据——
可以看到,自2016年之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基本上一路下滑,其下滑比例并不小。 具体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性能过剩,有价值创新减少。 从客观的角度,尽管过去十多年智能手机发展迅速,但其产品形态并没有超越2008年发布的iPhone3G(这一代iPhone第一次出现了AppStore) 智能手机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都属于渐进式创新——性能越来越快、摄像头越来越强大、屏幕越来越优秀、尺寸越来越大....... 这些更新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其在体验上的边际改善则越来越小。 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是——大概在2014年左右进入4G时代后,主流智能手机在体验上就已经达到90分了,而接下来的8年都是朝接近100分努力,其改善空间在客观上十分有限。 2.换机周期偏长; 据IDC的统计,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预计将会增加到34个月。 手机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变得越来越长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上面说的在功能层面可直观感知的优化有限,3年前买的手机和今天的新机在功能层面不仔细比较,并没有体验层面的太大区别,以至于手机厂商只能修改外观以获得直观层面的差异。 其次,是经济低迷浇灭了不少消费者的换机热情。 当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乐观的时候,可能一两年换一次手机,而当其对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时,则更可能的选择是换一块电池继续用两年。 3.5G在体验层面感知较弱;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讯标准,5G曾经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过乐观的预期。 然而,尽管国内运营商积极部署5G基站,国内在5G覆盖层面也是相对领先的。 但事实证明,从体验的角度,4G到5G的升级并没有当初从3G升级到4G那样有明显的感知,甚至不少消费者为了节省手机能耗专门关闭了5G信号。 正是以上三个原因的叠加,让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在2016年达到14.7亿部的顶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折叠屏是整个智能手机中唯一增长的品类,也是手机市场近几年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折叠屏高企的价格导致其目前销量在整体份额中的占比还非常小。 Counterpoint预测折叠屏手机在2022年的销量为1600万台,但这整体超过12亿的整体数据相比,占比还依然相当小。 因此,短期内还无法依靠折叠屏的增长带动智能手机整体市场的上扬。 2022年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2.44亿部,同比下降23.2%。 尽管2023年随着经济向好有望改善出货量下降的幅度,但预计依然很难逃出下降的周期。 王者荣耀全图透视 王者荣耀全图透视挂 王者荣耀全图透视外挂我预测:2023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至少下降5%。 附加预测: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在2023年增速超过15%。 预测七:小红书在2023年迎来IPO 没错,小红书是过去几年低迷的中国互联网为数不多的亮点。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讷河百事通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