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无名小道 我最爱游玩的地方是我家小区旁边的那一条小道。 刚踏上小道,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绿林,脚下洁白的小 道一直延长到视线尽头。你常会听见鸟的欢歌,抬头望向树梢,多半会看见一群红额金翅雀,或许你能看见几只正炫耀脖子上那“黑珍珠围 巾”的珠颈斑鸠。瞧它们那神气劲儿,完全想不到它们被你“大吼”吓到时的狼狈样。 往小道深处走十几步,你能听见“哗哗”的水声,那是一个池水碧绿 的小池塘。池中长着几朵荷花、几片荷叶,鸟儿们最爱住在那儿。池中有几条或金或银的大鱼。若时值阳春三月,水池边的棵棵桃树便会花团锦簇,香气四溢。 文海拾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迢迢牵牛星》译文: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们相去也没有多远。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迢迢牵牛星》中描写两星相对的句子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描写织女勤劳、姿态优美的句子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写织女无心织布、孤寂苦闷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其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是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词展示了这首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节特点导入,然后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词语分组让学生感受新词的层次,在这里我没有在田字格里给学生范写,这是一个关键的失误,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认读、写字的能力,这一点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若到桃花落时,小道更是美如仙境。每迈一步都宛若漂在桃花海 之上,踏在片片花云之间——落花,竟如此可爱。再看这仙境中的池塘,水中厚厚地积了一层花瓣。花层随着水波一起一伏,如同一个花池。鸟儿也大胆地飞上了花层,花层真是厚得不可思议,鸟儿即使打滚乱跳,也无法沾到水。这下,小鸟儿们有了一个好看的“水上游戏场”。它们左蹦右跳,尽情玩耍,甚至搞恶作剧。鱼儿也开启了游戏模式。譬如“叽”的一声,鸟儿在花层里玩得开心,一只同伴便飞来,把花裹对方一身,鱼儿尾巴一甩,水便泼在“受害鸟”身上。小小的池塘成了鸟儿的水上天堂。 待到桃花落尽,三角梅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 文海拾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十五夜”指的是中秋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庭院、地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这些景物。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清冷、寂静、凄凉的特点。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地白,“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诗人孤寂,怅然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 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重点) “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重点讲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让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能说能写。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说说秋天有那些颜色?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重点字词上,抓住“邮”这个字,用换词的方法,例如换成“带”可不可以,让学生体会“邮”字的好处,并进行交流。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讷河百事通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请发表评论